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262节 战城 2

12月12日下午四时,南京战场,汤山镇前线。

“轰!轰!轰!——”连续十多道爆炸声猛地灌入蒋纬国的耳中。蒋纬国此时也算是拥有一定实战经验的老兵了,因此迅速听出了这些爆炸声的怪异之处,不是炮弹,而是炸药,并且爆炸得断断续续,并不连绵,炸点也比较分散,并不集中在一处。蒋纬国一边在堑壕里加快脚步一边暗暗思索着:妈的,小鬼子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副参座,你看那!”在第145师师长饶国华中将的带路和指引下,蒋纬国趴在汤山镇第一道堑壕里举目眺望。不需要望远镜,蒋纬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刚才的爆炸声以及此时还在持续不断响起的爆炸声是怎么回事了:南京军的汤山镇防御阵地前方的开阔地里,日军整整齐齐地挖掘了五十多条沟壕从远处一路延伸过来,距汤山镇阵地已不足二百米,看得出,日军确实费了很大力气,也花了不少时间,几万人一起动手,挖得速度并不是很快,但质量确实瓷实,每条沟壕都有三米多深、四米多宽,并且呈现出“”锯齿状,估计是跟南京军学来的并且现学现用,因为这种锯齿状沟壕或堑壕可以有效地防止炮弹、炸弹、手榴弹、机枪扫射、飞机俯冲扫射等攻击,眼下,日军的这五十多条沟壕的前端正随着一声声的爆炸变成一个个大土坑,使得日军的这些沟壕每条都呈现出“○——”形状。

蒋纬国稍微一想就明白日军为什么要这么做了:这些在沟壕前端用炸药炸开的大土坑,马上会被日军拓宽、挖深、加固,变成一个个大型散兵坑,一个个准备发动进攻的前进阵地。日军一旦在这些前进阵地里稳住脚,南京军就很难抵挡住日军的蚕食了。原先,南京军阵地前方是方圆几公里的平地,日军一窝蜂地冲过来,完全处于南京军的机枪群火力网里,自然被杀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但现在,日军靠着沟壕掘进手段,已经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抵达南京军阵地前二百米处。蒋纬国看见,五十多条沟壕,每条里起码有五百名日军,总体计算,日军已经成功地把一个师团放在了南京军鼻子下,并且五十多条沟壕前端的五十多个大土坑每个起码可以“装”一百名日军,也就是说,超过五千日军可以集结在南京军阵地前二百米处。短短二百米,日军展开冲锋,全速狂奔,只需四十来秒就可以踏上南京军的阵地。

“我带弟兄们出击了几次。”饶国华神色焦躁而愧疚地道,“折了四五百弟兄,只捣毁日军两条沟壕,非常不划算,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切实有效办法对付日军的这种沟壕掘进。弟兄们一冲出堑壕阵地,立刻暴露在日军火力网里,日军躲在沟壕散兵坑里对弟兄们疯狂地开火扫射,弟兄们哗啦啦地倒下去一大片…唉!”饶国华心如刀绞地痛惜不已。

“距离这么近,可以用迫击炮、掷弹筒、飞雷炮攻击日军了吧?”蒋纬国反复地看着日军的沟壕网络,二百米的距离已经完全地超出了手榴弹的投掷范围。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掷弹筒虽然是日军的招牌武器,但国军也装备有掷弹筒的。实际上,国军仿制掷弹筒的工作还是比较早的,早在1934年,汉阳兵工厂就成功仿制并批量生产日军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但整体产量不是很高,仅装备给中央军嫡系部队,此时的南京军几乎都是中央军嫡系,汇聚国军精华,武器装备非常充足,还有大量缴获来的日军武器,所以南京军装备有大批掷弹筒,普及率达到一个班一具或一个排一至二具,跟日军旗鼓相当。在原先历史上,1938年底时,以步兵武器学家江元方为首的一批中国武器学家经过呕心沥血的不懈努力,在日军掷弹筒的基础上对工艺和结构上进行了一些改良,研制出中国国产掷弹筒,定名为“民国二十七年式掷弹筒”,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日军掷弹筒,比如射程就略超过日军掷弹筒。只不过因为中国军工业不发达,所以虽然生产了不少,但没能大规模地量产供应给国军。

“当然可以。”胡琏摸过来低声道,“弟兄们跟日军互相隔着二百米用迫击炮、掷弹筒、飞雷炮互相展开对轰,但效果不佳。第一,日军还没有大规模地像沟壕前端集结兵力,眼下就开火,只是浪费我们的弹药,你看,那些大土坑每个可以集结一百个日军,目前只有十个不到在进行土工作业;第二,日军学我们的锯齿状沟壕对步兵火力有很强的抵抗能力,除非能把炮弹直接打进沟壕里,否则难以杀伤沟壕里的日军;第三,日军的迫击炮、掷弹筒玩得比我们厉害,这是实话,他们的迫击炮和掷弹筒的命中率高达八成以上,展开对轰,反而是我们吃亏。”

“只能等他们发动攻击时再给予迎头打击了。”蒋纬国想了想,无奈地说道。

“确实只能这样了。”胡琏点点头。

“副参座放心吧!”饶国华看出了蒋纬国的担忧,神色凛然地道,“我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恪守誓言,战斗到底,为国捐躯!”

蒋纬国微笑着捶了饶国华一拳:“饶师座,你在说什么傻话呢?‘战斗到底,为国捐躯’?这是我们的信念,但可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才不要‘战斗到底,为国捐躯’呢!我们要的是让那些日本杂种‘战斗到底,为国捐躯’!”

饶国华愣了愣,随后笑起来:“副参座说得对!”

整整一个白天,日军都没有展开正式攻击,只是


状态提示:第262节 战城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