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汉之魂>第七百五十八章:辽海繁忙

“红旗军”没有进驻南通州城池,而是在港口自己修建了一座堡垒叫做“江海堡”,离南通州城十里。

谁可以修建城堡在明朝根本没有官方规定,太多宗族武装都可以结寨自保就可见一斑。

“红旗军”威名赫赫,守土保民的美名众所周知,在南通州购买地皮修建港口、城堡不会遭遇任何刁难。

“江海堡”内不仅仅有坚固的炮台,还有水门直通粮库,船舶可以直接在粮库码头卸载粮食,那里有存粮一万石的筒式粮仓足八十个。

郑芝虎有幸见到了在“江海堡”炮台上布防的三门三十二磅、六门二十四磅、九门十二磅长管加农炮。

看到了砖混结构的坚固城墙,看到了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红旗军”,看到了数千民壮,知道凭借这样的武力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江海堡”肯定坚不可摧。

离辽海还远着呢,才到达南通州就发现了“红旗军”的一座来几万精兵都攻打不下的坚固城堡。

与郑芝虎和甘辉等等将领佩服不已大不相同,本来就心事重重的郑芝龙更加觉得亚历山大。

征虏大将军的手都伸到南直隶了,接下来就是浙江、福建,看来郑家不服软不行啊!

三天后郑芝龙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上路,五月中旬到达汉江港口之时又见到了一片繁忙,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太多地方在大兴土木搞建设。

办完了三万移民的交接工作花了三天时间,郑芝龙终于进入汉城见到了“汉江省”理论上的最高长官原大明阁老温体仁。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古人诚不欺我,温体仁“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给崇祯打工期间尽琢磨人,少有精力琢磨事。

现如今温体仁卸首辅大臣的千斤重担一身轻松,用不着琢磨人,专门琢磨事。

在黄汉建议下,在诸多人才集思广益下,精于算计的温体仁把关,把整个“汉江省”的规划搞得无可挑剔。

温体仁原本日子过得不富裕,那是因为大明的俸禄太搞笑,他这个首辅又比较严于律己从来不肯收受贿赂。

历史书的解释是温体仁坏事做得太多,害怕仇家抓住把柄进行报复,故而拒腐蚀永不沾。

现如今日子反而过得好,因为黄汉给相当于高官的从二品左布政使的俸禄每年高达七百两银子折色外加精米、麦子各一半的本色粮食八十石。

有了这样的收入家中即便有五六十口人不工作也能够过得富足。

高薪未必能够养廉众所周知,但是在黄汉给予官员高薪的情况下,发现人心不足依旧贪腐的官员,杀头抄家就会心安理得。

因为在“红旗军”体系做官体系做官不仅仅是人上人还足以富贵。

不可能出现如大明那样操蛋的工资待遇,历史上正二品右都御史海瑞那样的大官买二斤肉都是奢侈,这样的情况岂不是很搞笑。

其实搭建“汉江省”的上层建筑制定制度之时,财大气粗的黄汉建议的俸禄标准更加高,但是精于算计的温体仁不同意。

他的理由很简单,不必一下子给足了。

温体仁认为现在整个大明烽火连天太多升斗小民食不果腹,给官员过高待遇不合时宜。

等太平盛世的到来再给官员提高一成、两成的俸禄为时不晚。

温体仁亲自参照大明朝廷的俸禄发放标准制定了“汉江省”官员的俸禄。

从四品以下的官员的俸禄比大明发放标准多了两三倍,正四品以上的俸禄是大明标准的七到十倍,即便如此拿黄汉给的预算还减了足三成。

温体仁制定的俸禄标准为十八级,从九品文官、武将的待遇是,一年到手五十两银子外加八石麦子本色。

正一品文官武将的待遇是最高级别年俸一千两白银也就是一千块银元,本色一百五十石精米。

取消大明那一种加衘后拿几份俸禄的制度,官员的俸禄发放按照头衔中的最高品级发放,拥有虚衘没有实授的官员待遇减半。

在“红旗军”体系做官顶着头衔没有与之对应的实际工作,照样有不菲的待遇。

但是为了彰显公平原则,使得承担工作的官员心理平衡,有级别没有工作者只能拿一半俸禄。

“红旗军”制度日趋完善,得到级别的官员肯定是有军功或者政绩显著而获得,在没有被降级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实缺紧张而赋闲在家,此时当然不能停了人家的俸禄。

文官武将参与军事行动之时有战时津贴,标准为俸禄的三成,普通战士和小旗官、士官战时月饷双倍,战士、官员和吏员战时得到的本色不变。

温体仁着重考虑了征虏大将军提出的品级跟俸禄成正比,使得从四品以上的官员的收入大明俸禄相比高达七八倍以上。

他言辞灼灼这已经足够了,还跟黄汉大谈自己家每年有七百两银子八十石粮食,家里人口总共也没有三十人,日子过得很好。

况且他的儿子也有官身,也在拿不菲的俸禄用不着老爹养活。

郑芝龙见到了闻名已久在崇祯朝做了六年首辅的温体仁当然跪拜,从谈话中发现温体仁对征虏大将军赞赏不已,更加觉得黄汉深不可测。

连原大明首辅都甘心为征虏大将军做事,他还叽叽歪歪有意思吗,端正了态度的郑芝龙请求拜见征虏大将军。

黄汉在原朝鲜王宫现在的征虏大将军行辕接见了郑芝龙。

总赞画部的高级赞画孙传庭、陈奇瑜、高有谋、宋


状态提示:第七百五十八章:辽海繁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