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汉之魂>第六百七十三章:夺取偏头关

军民们更加认可“红旗军”,因为自从这彪人马杀到宁武关附近,兵丁们就吃到了三餐。

虽然为了节约粮食,每天依旧采取定量供应的模式,但是兵丁们已经得到八成饱,还吃到了炊饼、马肉和从来没尝过的美味海鱼罐头。

老百姓依旧是两餐,但已经不是一碗杂粮糊糊而已,除了喝稀的还有了干货,每天保证有一个足三两重的杂粮饼下肚。

憨子有粮食、有人马还有具备攻击性的强大武力,自然而然成为了宁武关的号令发布者,而且命令都能够较好的执行。

如今的宁武关和阳方堡众志成城,清军要来这里打攻防战,集中所有抢掠大明的人马都保证让他们铩羽而归。

三路人马中奔袭目标最远的是杨大年集团,因为他们的出发地雁门关到达偏头关足有四五百里。

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地处黄河入晋南流的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因东仰西伏而得名。

这里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关城周长七里,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均建有瓮城。

由于有黄河天险的便利,偏头关所控制的长城没有完全修建,黄河悬崖天险作为屏障甚至于比城墙更加有防御效果。

但是最怕数九寒冬黄河千里冰封,前几年流寇之所以用不着夺取潼关就可以从山西、陕西杀到河南就是利用了冰冻的黄河河道。

驻扎在偏头关的清军守将是和硕额驸达尔汉,他是崇德皇帝的妹夫,镶黄旗固山额真,手里有八旗子弟兵一千余、蒙古轻骑兵不足三千、旗丁和包衣奴才有七八百。

六月底达尔汉利用麾下蒙古人化妆成买马的商队巧取偏头关,没有发生残酷的攻防战,一半大明守军溃逃,一千余被堵在关城内成为了俘虏。

由于清兵的袭击太突然,导致关内的商贾、老百姓两万余没有做出反应就变成了战利品。

这里作为一个边贸口岸拥有的财富不少,达尔汉收集到了不少金银财宝和粮食。

雁门关到偏头关四百余里,有官道相连,但是得绕过朔州城,因此出击的杨大年、张扬、袁思明、黄峰四营人马没有分兵齐头并进,一路上只发生了几次小规模遭遇战斩杀清军二三百。

大军赶到之时花了足五天,达尔汉得到的命令是守住这个外长城重要关隘,明知道“红旗军”杀来也没有选择弃关而走。

因为偏头关距离归化城已经不足五百里,是奴酋预留的撤退通道。

偏头关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汉家领土的第一道长城关隘,防御力可圈可点,但是布防重点都是防止敌军从外往里打,现如今完全不一样,“红旗军”是从内线往外线攻击。

虽然关城厚达四步有余高度超过四丈,但是在密集的炮火和米尼枪袭击下城头清军根本无法进行有效防御。

达尔汉原本准备依托关城固守,他坚信崇德皇帝不可能任由“红旗军”堵了大清军的退路,只要坚持住,很快就会等来援军。

也是因为偏头关是被里应外合巧取,关城没有遭受破坏,防御功能健全,增强了清军固守的信心。

谁知杨大年见关城完好也不准备使用野战炮发射实心弹造成大破坏,而是选择米尼枪精准射击外加一磅弗朗机炮散弹打击,配合步兵刀盾手蚁附攻城。

杨大年很自信,相信在三千杆米尼枪射击下,刀盾手登城之时伤亡可控。

实战表明确实如此,妄图坚守的清军被倾泻的弹雨当场打死、打伤几百,连在城头指挥负隅顽抗的达尔汉都遭受重创,胳膊被散弹打断了。

几个亲兵冒死把由于失血过多而昏厥的主子达尔汉拖下城头,失去指挥的清军都一窝蜂寻战马往北门而去。

当刀盾手攀爬云梯登城之时,城头居然没有一个有战斗力的鞑子和建奴,只有几十个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伤兵在哀嚎。

半个时辰不到,五千“红旗军”骑兵就在张扬、袁思明率领下穿过偏头关往北追杀清军败兵。

与此同时杨大年、黄峰指挥步兵肃清残敌,收集缴获安顿解救的汉民、甄别混入老百姓中的旗丁和包衣奴才。

被清军俘虏的一千余明军被解救,其中有几十个谄媚建奴的武官被兵丁们指认,七个投降后参与杀戮汉民的武官被杨大年枭首示众。

一座完好的关城到手,里面的粮食不算上“红旗军”独轮车上装载的随军给养,足够五万人马吃四个月有余。

杨大年和黄峰看过这里的地形后,认为有三个千总步兵加上原明军和民壮四千人守卫关城足以。

出关掩杀的张扬和袁思明率领的骑兵都拥有双马,当天仓皇出逃的清军被截下了几百。

伤重无法骑马的达尔汉没有能够跑掉,发现被围之时命令亲兵分得拔什库捅了他一刀子得到了解脱。

张扬和袁思明都是胆大心细的将领,一直担任“红旗军”骑兵指挥官,他们知道奔逃清军的人数处于绝对劣势,穷追不舍,居然在大草原上过了一夜。

“红旗军”骑士第二天起大早再追效果杠杠的,鞑子、建奴没想到如今的明军这么牛逼,居然没有在夜里回营,大意了。

他们被寻着马蹄践踏过的雪地跟踪追击而来的张扬和桑羽打了个运动包围战,五百余清军被打死,足一千匹战马成为了缴获。

第三天下午,张扬、袁思明才率领麾下回到偏头关,他们收获巨大,不仅仅斩杀鞑子建奴


状态提示:第六百七十三章:夺取偏头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