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汉之魂>第五百二十五章:窝囊废

为了防止奸商囤积居奇,侯家庄附近生产的粮食会被“红旗军”牢牢控制。

这不是自说自话,拥有军队这个终极暴力机器,在特殊时期不会有过度的民主和自由。

自由贸易可以有,但是不包括粮食这个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统购统销甚至于按人口配给都有可能执行,怎么可能如大明那般,允许粮食被富人囤积。

大量收获马铃薯和甘薯之时用不着生产太多马铃薯全粉,只要加工相对容易一些,能够在常温下保存两年的粉丝和粉条即可。

况且发动几十万人劳动完全可以直接煮马铃薯和甘薯作为主食,会消耗不少产量减少深加工的工作量。

没多久黄汉接到了妻子郑秀娥的来信,大妇果然大家风范,不仅没有一句抱怨还抱歉她不能赶来河南亲自张罗夫君纳妾的喜事。

郑秀娥告诉夫君已经写信请秦妹妹张罗此事,她还告诉夫君,她给徐家姐妹准备了礼品请秦妹妹转交。

黄家大妇在信中告诉夫君她没有亲自来河南替张罗婚事的原因,字里行间掩饰不住骄傲和喜悦,那是因为她怀孕了。

得到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黄汉真的欣喜若狂,自己将要融入这个时代,因为不出意外自己即将在明年正月做爸爸了。

在大明有了自己的血脉将要证明拥有的这一切都不是虚幻,而是真实存在着。

为了纪念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日子,黄汉写信给在旅顺口生产座钟的彭家旺,并且画了钟楼的草图和示意图,要求他制造出一个将要安装在钟楼上的自鸣钟。

相信以现有的研发能力和已经开始量产几个型号座钟积累的经验,又有合格的铜材和钢材,懂得并且掌握了原理的大工匠和少年技工做出与钟楼配套的自鸣钟不成问题。

与此同时,京师广渠门内大街跟不夜城步行街交叉路口的钟楼破土大功,这个钟楼的高度达到京师城墙双倍,这里将要成为外城一大景观。

京师达官贵人、老百姓肯定会来参观这个标志性的建筑,会让更多人了解座钟的计时方法和优越性,以后听到钟声就能够使得大多数人能够及时掌握时间。

流寇都打到西山附近了,想必京师又会出现不少流民,反正自己有粮食有银子,此时以工代赈能够救太多老百姓,也算为即将出生的下一代行善积德。

组织几万十几万流民给予一升杂粮十文钱的报酬,给他们吃三餐,指挥他们修补京师到达开平镇、永平府城、抚宁卫城、天津卫的官道,会使得产量与日俱增的四轮马车能够在京畿之地疾驰。

修建如钟楼这样的地标性工程,不仅仅使得京师多了一个景观,还会让汉人增加自豪感,让来京城纳贡的四夷更加仰视天朝上国。

明年春天,悠扬的报时钟声会传遍外城,还会收到名利双收的效果,座钟计时的好处会不胫而走,以后座钟这个高附加值的产品一定会被达官贵人追捧,大卖不成问题。

这不是意淫,在六七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座钟,以后大明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以上的家庭普及座钟会形成趋势,装饰华美、价值不菲的座钟会成为富人家里的陈设之一。

七月中旬,骄阳似火,已经完成了十八万流民迁徙的黄汉再次带着人马驻扎在小侯庄营地,一百多天经历了大大小小二十几场战斗无惊无险,基本上都是一边倒的屠杀。

“红旗军”将士们损失有限,现在的人数由于一千几百卫所军得到了火线转正的机会还多出不少,正兵达到五千三百余,卫所军依旧保持五千,征用了五千劳役。

一开战就是玩命的跑,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截杀流寇老贼,基本上没有遭遇一次真正的两军对决,“红旗军”上上下下都厌烦了如此打仗,兴致不高。

再加上天气炎热,黄汉决定暂停军事行动,来到已经营了三个月的侯家庄修整。

白杆兵人数已经达到五百六十,再也不可能增加,因为不会有人能够伤愈归队,剩下的伤员都留下了残疾。

连续作战,麾下几乎人人建功,黄汉提拔了不少将领,“红旗军”将佐有特色,虚衔高者不知凡几,拥有参将、游击衔的大多数才是实授把总。

赵坤、袁思明、桑羽、张扬、王根生、卢凯军等等十员将领虽然虚衔没动,实授都提了一级两级不等,如今是实授千总和副千总。

一个千总拥有一个把总骑兵、一个把总步兵、一个属于千总、副千总直领的百总卫队、两个小旗医务兵和与之人数相对应的卫所军将要形成常态化,是否配备炮兵、工兵会根据战时需要而定。

这就意味着一个千总人马的正兵和卫所军相加人数最少不低于一千七百人,这不包括出动之时携带的随军民夫和劳役。

正兵专业打仗一个萝卜一个坑,所有的后勤工作都是卫所军来完成,做饭、喂马、运输给养都用不着正兵出人手。

正兵除了作战就是训练、演习、保养自己的武器,骑兵还必须每天骑马最少慢跑一个时辰、疾驰半个时辰,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骑兵骑术,还使得马匹不长肥肉长肌肉更加健硕。

因为随军民夫和劳役多而且积极性高,卫所军也把该他们干的活儿扔给了劳役,现如今都在刻苦训练阵型。

新送到的二百四十支米尼枪和三百支短铳加强了正兵和军官的装备,两千支自生铳全部留给卫所军鸟铳手换装。

如今的卫所军装备自生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五章:窝囊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