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四百一十四章 见好即收

从来没有想过八路也会使用毒气弹的,那些即便是携带了防毒ju的日军士兵,也有不少因为忙着躲炮弹,而没有来得及携带防毒ju被熏到。至于没有防毒ju,甚至连防化知识都没有的伪军则更加倒霉,几乎全部都中毒。

甚至发展到,李子元如果想要趁乱进攻,都有可能将这股日军彻底的击溃。只是可惜,急于撤退的李子元,只是用这百余发毒气弹掩护自己撤退。打光了缴获的毒气弹之后,李子元就立即收摊走人。

倒也不能说李子元没有仔细观察日军中毒后的症状,就真的丧失了一次难得的战机。小两千的日伪军,就算有一半中毒。但剩下的日军,也绝对不是一块好啃的硬骨头。尤其是中毒最少的那些前关东军,战斗力相当的强悍。

一旦战事拖延,周边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日军会赶来。这个时代的战场,通讯手段健全的一方,在战机的捕捉上远远优于缺乏有效通讯联络手段的一方。鬼子有无线电台,随时可以召唤援军,到时候那就指不定谁消灭谁了。

所以李子元在这百余发的毒气炮弹打出去之后,也没有看日伪军究竟中毒多少,多少人失去了战斗力,会给自己留下什么样的机会。在第一时间之内立即见好即收的收拾摊子转移,而且速度快的让身后乱成一团的日军,想说句一路顺风都来不及。

不过从后续的情况进展来看,李子元决定撤退的决心还是正确的。就在李子元撤离战场还不到三个小时,一支从黎城方向赶来上千日军率先抵达这里。随即从周边各地,陆续赶来了大批的日军。

同时几架日军轻型轰炸机,也陆续在侦察机的配合之下,出现在战场的上空。要是李子元真的识图检点便宜的话,那么后果就真的很难预料了。赶来的两千多纯正日军,估计不会让他的日子好过到那里的。就那几架轰炸机,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不过这些日伪军赶到之后,在李子元已经开溜的情况之下。面对着大批中毒的日军,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全部改为担架队,抬着中毒的日军快速的撤退。虽说这支增援来的日军是赶过来救援的,但面对这么多的日军中毒,也只能先抢救这些中毒人员。

只要周边没有出现八路,他们也就顾不得其他的了。毕竟人家作为毒气弹的研发者,还是有一定的解毒和救治能力的。虽说中毒者甚多,但如果抢救及时,这些中毒的人也不见得没有救。

不过要是李子元留在这里,试图继续围攻这些日军,想要趁你病要你命的话。这些在最短时间赶过来的日军,恐怕会让李子元吃不了兜着走。面对着大批中毒的日军,赶过来的这些日军在唇亡齿寒的感觉之下,估计要不把袭击者大卸八块都不会甘心。

但赶过来的日军,抢救的也只是日军自己人。至于那些中毒的伪军,直接扔在这里没有人管。甚至为了在抢救伤员的时候,防止沾染了毒气的军服和g的几支地方武装。等到日军撤离之后,这些伪军的wuqi装备,连身上的衣服都被扒了一个一干二净。虽然是中国人,可别说几支加在一起还不到百余人的小游击队,就连八路军自己都没有抢救药品和技术。

这些中毒的伪军,也只能在痛苦中*而毫无办法。但李子元虽说没有能在给这支日军近一步的杀伤,但此战引发的连锁反应却是不小。这支改为担架队的日伪军,在抬着大批中毒的日军撤离之后。

等于日军此次对太行山区扫荡投入的兵力,至少在短时间之内被撤走了五分之一。此战之中加上中毒后失去战斗力或是死亡的日伪军,导致了参战小两千的日伪军中近千人的伤亡。也在无形之中减轻了日伪军此次突然扫荡,对太行山区的破坏。

至少那支前关东军,已经无法参加后续的扫荡。而黎城境内的日伪军,这一下子便去了大部分。这一战之后,尽管日军的扫荡还在持续。但黎城境内日伪军因为失去了大部分的力量,剩余的部分日伪军不敢在继续停留,陆续撤出了黎城境内。

而此战之后,日军对太行山扫荡的时候,使用化学wuqi越来越慎重。甚至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在一次出现,日军进山扫荡的部队,除了少数发烟罐之外,已经很少再次携带化学弹药,至少毒气炮弹是一律不许进山。

并再一次严格的规定了在作战不利时期,化学wuqi的销毁规定。如果那支部队再一次出现化学wuqi,不管什么原因流到八路手中的话,将给与所在部队的直属长官,最严厉的追责和军法处置。

至于此次配合作战的那个化学兵小队长,虽说保住一命而且最终逃了回去。但在回去之后却被作为替死鬼被推了出去,在参加此次扫荡日军最高指挥官严令之下,被迫切腹自杀为此次事件负责。

没办法此次上百发的毒气弹落入八路之手,并最终被用来对付自己,导致了相当严重的损失。而且刚刚从关东军调进山西战场的一个建制大队,竟然有过半的人员中毒,参战的日军总得给大本营和华北方面军一个交待。

此战在参战军官损失惨重,最关键直接责任人已经阵亡的情况之下。这个官职最低的小队长,便被当成了替罪羊推了出来。尽管在战场上逃过一劫,但在回去之后被勒令切腹谢罪。虽说保留了其所谓的武士尊严,但是死的却是更加的痛苦。

这一点,却是带着自己部队,以及原来指挥的那个加强营,眼下还剩下的一个半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四章 见好即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