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三百五十一章 刘连明的想法

(7#)

急于增援何三亮的李子元却没有想到,还没有等他带队赶到南关,就在半路上与何三亮汇合。(**高速全文字首发,**)随着一批批的撤离部队陆续赶回来,见到何三亮以及其带领的部队,并未遭受什么损失,李子元的心才彻底的落地。

其实与何三亮一同行动的长治独立营营长,打游击的经验比李子元还要丰富。李子元那边枪声开始转移之后,他就明白那是李子元已经开始撤退。虽说二者之间各自为战,但对于经验丰富的他来说,完全可以通过枪声判断战况的发展。

所以在李子元开始撤退的时候,他就已经与何三亮着手准备开始撤退。只不过何三亮坚持,李子元没有撤出二十里之前,这边还得在继续坚持。直到李子元那边的枪声越来越远,他们就立即采取交替掩护的态势,边打边向西南方向撤退。

只不过与他们交手的,正是原来守备货场的所谓伪铁血部队。他们虽说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集中兵力、火力给这支伪军造成了严重的杀伤。但是这支伪军却没有像是普通伪军那样,当场就被打散。

甚至在何三亮准备撤退的时候,还不顾损失过半以残存的兵力,突然采取反击试图将何三亮死死的缠住。以便配合赶过来的援军,打算一鼓作气将其全歼。这股伪军的确就像是长治独立营长说的那样,不仅火力极强而且战斗力也相当的高。

这样的伪军,说实在的何三亮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是第一次遇到。战斗力之凶悍,几乎让他以为自己是在与日军作战。如果不是身上的明摆着穿着伪军的军服,口中说的也是中国话,一时还真的很难分清楚这究竟是日军还是伪军。

之前虽败却没有乱始终在顽抗,眼下更是在得知援军即将赶到后,还敢于发动反击。这股伪军的强悍,的确给何三亮带来很大的麻烦。多次组织撤退,却始终无法摆脱这股反过来的伪军撕咬。

好在何三亮与那位长治独立营的营长,两个人都是经验丰富的人。尤其是那位一直在日伪军在晋东南统治核心区域,活动的长治独立营长。要是说打正规的阵地战,他的能力比何三亮要差一些。

可长期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之下活动,对于这种形势该如何的处理就是他的长处了。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走,这才是游击战的精华所在。作为一支地方武装,战斗力可能比不上老部队。但这种环境之下,怎么摆脱这股伪军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何三亮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在这方面也没有大包大揽,将部队的指挥权全部移交给了专家去处理。见到何三亮将指挥上的问题都交给自己,知道部队在不及时撤退,恐怕要被日伪军包了饺子的这位营长倒也没有客气。

在接过指挥权后,他立即采取以一部节节抗击。其余的部队,则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采取以连排为建制多路分散撤退的办法。抢在更多的日伪军援军抵达之前,将部队连一发子弹都没有丢掉,总算摆脱了日伪军的追击。

尽管在两面日伪军的追击之下也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但是大部队还是完整的带了出来。在这一战之中,李子元给他们加强的迫击炮和一挺重机枪,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是何三亮使用迫击炮急速射,打散了来增援的最近一股日伪军,才让部队基本上安全的撤了出来。

摆脱追击的日伪军,完整的撤出来在长治西南方向一个小村子重新完成集结后,又按照李子元那边的枪声找了过来。见到何三亮他们完整的撤了出来,并没有遭受重大损失之后,李子元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

在汇合之后,李子元顾不得听汇报,马上集中部队向着长治城西北方向,沿着浊漳河向山区快速的撤离。等到进入山区之后,李子元又避开日伪军设在马厂的据点,绕路跳回了老顶山区隐蔽待机。

返回老顶山区之后见到缴获的武器弹药,除了补充自己缺额之外还富富有余,长治独立营的营长和政委,嘴都乐的合不拢了。这次的战斗对于长治独立营来说,付出的代价并不算大,可缴获的东西却远远的超过了两个人之前的想象。

此次战斗之后,长治独立营不仅一下子搞到了五挺轻机枪,还缴获了二百多条原装三八式步枪,以及晋造的六五和七九步枪。弹药也一下子缴获了上万发,彻底的解决了自己面临的武器弹药不足局面。

有了这批武器,他们不仅可以补充自己的不足,手中甚至还有了一些弹药和武器的储备,让这二位自觉自己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许多。自己也不用在看着李子元所部武器装备,只能在这边眼馋了。

而对于此次缴获的武器弹药,李子元也很大方。除了留下部分弹药以及两挺轻机枪,补充自己此次的消耗之外。缴获的其余弹药和机枪,尤其是那挺重机枪都留给了长治独立营。他自己用不了那么多也无法全部携带,就索性大方的一次性全部送人。

李子元理会发了洋财而兴高采烈的兄弟部队领导,转身看着单独活动这几天,身边的队伍整整庞大了两倍。不仅现在装备了两挺轻机枪,还有一挺明治三十八年式重机枪、五支川造花机关,以及每个人手中都清一色的晋造或是巩造步枪。

甚至这个家伙还搞到了一门短小精悍,饶是李子元也算见多识广,也没有看出来是那制造的迫击炮。这款迫击炮李子元也只是从口径上看,感觉是日制八十一毫米口径的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一章 刘连明的想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