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二百四十八章 日军的异样重视

(7#)

想要继续将这辆装甲车彻底摧毁,以减轻对自己防御威胁的刘连明,此时却被日军打过来的步兵炮弹,外加轻重机枪的火力,压制的连头都抬不起来。(**高速全文字首发,**) 只能看着这辆复活的九四式装甲车,那个微小炮塔上的机枪,不断的为周边的日军步兵渗透提供火力掩护。

到底是有装甲的武器,不管装甲究竟有多薄,但也算是装甲车。那捆集束手榴弹虽说威力也不算小,但是对于彻底摧毁这种小豆战车来说,还是威力差了一些。那捆集束手榴弹虽说炸断了这辆装甲车的履带,还将里面的乘员给震晕。

但因为摆放的位置不是很理想,却未能彻底摧毁这辆装甲车。里面的乘员经过短暂晕厥之后,又清醒了过来。在无法开动战车的情况之下,操纵车内的机枪不断的开火,为自己的步兵提供火力掩护。

就在刘连明咬咬牙,拿起一枚手榴弹想要冲过去,彻底将这个死而不僵的家伙炸掉的时候。原本以为那个在日军火力压制之下牺牲了,现在看只是被震晕的班长,又挣扎着站起身来。

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之下,顺手从满地的瓦砾堆上拎起一块砖头,冒着后边日军打过来的火力,一个箭步冲上这辆装甲车的炮塔。这个班长恐怕也是在见到以为被自己炸毁的装甲车,重新又复活将自己战友压制的抬不起头来红了眼。

在身上的武器都丢给战友,身上连一枚手榴弹都没有的情况之下。掀开这辆装甲车的炮塔舱门,狠狠就是一砖头砸了下去。不过这一砖头虽说没有绝对的杀伤力,但估计车里面的那位也被这猛然间的一下子,给砸的实在不轻。

刚刚还疯狂开火的机枪,一下子就停顿了下来。这个班长也不顾周边密集打来的弹雨,直接将身子探进去,一把将炮塔内被砸的晕头转向,像是鸡崽子一样的日军车长给拎了出来,自己则跳进了这辆坦克的车体内。

一阵子沉默后,这辆履带被炸断,但是车体还算是完好,正好堵在日军沿着村中主要干道进攻路线上的九四式装甲车。炮塔先是一阵乱摇,在勉强对准了日军后续兵力进攻路线后,炮塔上的机枪又重新开火。将身后被刘连明切断的步兵,突然之间打倒了一片。

这辆被炸断一条履带的日军九四式装甲车,就死死的卡在这里,用炮塔上的机枪火力,封锁这这条村中唯一东西走向的街道。而刘连明反应度也很快,立即指挥自己身边的部队,沿着这辆装甲车周边展开,与日军在村中展开拉锯战。

被自己制造的装甲车上的机枪,死死压制住的日军。为了尽快的敲掉这辆碍事的装甲车,不断派出步兵携带手榴弹,试图将这辆装甲车炸毁。甚至将步兵炮给拽过来平射,想要打掉这辆装甲车。

一时之间日军从东面攻入村内的兵力,被这辆装甲车吸引过去大部分。在这种局面之下,李子元集中了手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向着村中正在向南面防御阵地背后,渗透进攻的日军起了反冲击。

李子元的反击并不是草率进行的,而是选择了日军渗透攻击线的对自己威胁最大的部位,也就是村子的东南方向。李子元的意图很明确。先解决这一块日军,避免南面防御阵地上,眼下正在拼命阻击进攻日军的部队腹背受敌,并打掉推进到这里日军的步兵炮阵地。

满村的断壁残垣,让攻防双方的阵型都乱了套。李子元带着身边不多的兵力,利用残垣断壁的掩护,一边以驳壳枪、手榴弹开道,一边向着东南角落日军阵地冲过去。没有料到李子元居然还会有能力进行反冲锋的日军,倒是一下子被李子元打的手忙脚乱。

在这种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的战场环境之下,手榴弹和手枪的作用要过射界严重受影响的步机枪。李子元部队手中的驳壳枪数量多,在这种几乎全部都是近战的环境之下,占了很大的便宜。

但面对李子元的反冲击,东南方位的日军却是凶悍异常、死战不退。而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也现了这个方面的异常。快的向这个方向,增加了一个小队的兵力。日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增援,但有生力量已经使用到了极致的李子元,却是再也无兵可调。

在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后,再也攻不动的李子元,只能隔着断壁残垣与日军对峙。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手榴弹大战。用李子元的话来说,这段时间对于他和他的部队来说,可谓是异常的难熬。

日军通过打开的通道,不断的向村内增兵。有生力量几乎是耗尽的李子元,也只能依靠着断壁残垣,与日军苦苦的支撑以保证村南的防御阵地,不在背后被突破。但南面的防御阵地情况,也一样不容乐观。

村东陷入混战,已经无法在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开炮的日军,几乎将所有的火力都转向了村南面的阵地上。在一轮接一轮的炮火掩护之下,村南的日军分成了两个梯队轮番冲锋。一旦前进受阻身后的炮兵;立即开火用炮弹扫荡一切有子弹打出的地方。

而前边日军进攻的步兵,则在炮火的掩护之下,连喘息的机会都不给村南的防御部队。在日军军猛烈的炮火之下,整个村南彻底变成了一堆瓦砾堆,甚至几乎可以说已经被夷为了平地。

在炮火掩护之下,日军的冲锋力度也一次比一次大。经过三个多小时顽强阻击之后,村南的防御阵地已经全部被彻底摧毁,部署在村南防御的兵力伤亡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八章 日军的异样重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