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一百五十三章 冈崎支队的炼狱(一)

#10#

时间紧迫,交待完刘连明后李子元也没有再说什么

相对于心思明显有些沉重的刘雁来,李子元虽说感觉到压力很大,但他对于这一仗怎么打,心里面并不是一点底都没有。他之前对着落马和硚口所有的进山路线,都进行了仔细的重新勘察。

整个壶北东部山区几条进山路线,那里可以设置雷区,那里可以作为伏击阵地,早就在他心里面放着了。这一战该怎么打,他心里面也有了一定的数。事前做了周密的准备,事到临头自然是不慌的。

这五百多日军在进山后,究竟能走那条路,他一听日军的数量心里面就已经有了一定思路。所以他带着部队没有等前边新的情报传回来,就直接向自己预判目标赶了过去。在抵达了那条这么多日军,从壶北进入黎城必经的路线后,李子元立即组织部队开始布雷。

他没有将地雷都部署在山路上,而是将压发雷和绊发雷,部署在山路两侧可以作为反击的地点。在山路上只部署了钉子雷,而且没有埋设在路中间,而是布置在路的一侧。同时李子元为了保护真的雷区,在山路上也埋着了一些用来迷惑日军的假地雷。

李子元很清楚自己之前对硚口据点鬼子的袭击,小鬼子这次进山扫荡肯定会携带工兵。自己的那些土造地雷,虽说铸铁的不多。但眼下对于自己每一个地雷,都是宝贵的情况之下,怎么样让这些土造地雷发挥最大的威力,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所以此次在布设雷区的时候,李子元每一处雷场的部署,都是经过仔细周密计算的。所有的雷区,都是真真假假混杂,并辅以大量的陷阱和其他手段。并尽最大可能的利用地形和两侧山地的植被,以便在地雷数量和威力都有限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杀伤敌人。

好在这次关力去分区汇报,除了又领回了几箱子军区制造的地雷之外,分区还给李子元下拨了一定数量的黄色炸药。尽管这些炸药只是前一段时间,主力部队在对正太路破袭时候缴获的,威力只是普通的黄色硝铵炸药,但对于李子元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这些黄色炸药再怎么说,也要比黑火药威力大。而且这些黄色炸药,是军区急需的军工原料。别说军分区这种地方武装,就是主力部队手中都不可能留下多少。这二百斤黄色炸药,已经是军分区能够拿出的最大数量了。

这些黄色炸药,李子元并没有一点的浪费。都用来作为连环雷和一些专门炸日军行军大队所需的诡雷上了。至于其他的方向使用的地雷,还是他自己制造的那些土造地雷和分区下发的同类产品。

除了真真假假的地雷阵之外,他与郭老三一起研究出来的,在山路两侧的山坡上,也构造了原本用于对付四条腿野兽的陷阱,也用来对付这些两条腿野兽。这些陷阱除了普通的陷阱之外,还有与拉发地雷和手榴弹改装的连环陷阱。

有之前与郭小山一起搞出那些东西的经验,再加上郭老三这个设陷阱、打闷棍的老手,李子元这次对自己布设的这些陷阱,可谓是信心十足。死打硬拼,那是傻子才做的事情,他也没有那个本钱。怎么样以最小的代价,给日军造成最大的伤亡,才是李子元真正的打算。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部队与这些日军,在装备和火力乃至单兵素质上的差距。要是死打硬拼,面对着配备了三门山炮以及两挺重机枪,外加十余挺轻机枪的五百多纯日军,自己估计半天都坚持不下来。

与其死打硬拼,还不如利用地形上的优势一点点的和他们磨。将这支部队从肥给他拖瘦,再从瘦彻底的给他拖垮了。反正从硚口镇到壶北与黎城交界处,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足够自己下暗刀子了。

但日军推进速度,却是多少有些出乎李子元的预料。他刚刚布设完毕一处阻击阵地,从硚口出发的日军斥候,便已经接近他所在的位置。在接到侦察哨的汇报后,李子元没有任何犹豫的立即兵分三路。

自己带着一部兵力在这里打阻击,先缠住当面的日军。一路由郭老三带着十个战士,沿着目前所在的这条路,一直到黎城交界处,自己所有选择地点上,将手头所有的地雷都布设下去。

反正他在勘察地形的时候都带着,对整个壶北东部山区地形了如指掌的郭老三。他倒是也不担心,郭老三会跑偏。剩下的兵力则由钱德福指挥,作为机动使用以及后续接应。这也就是他手头的兵力不够多,要是够多的话,他会采取连环伏击的战术。

但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之下,李子元也只能采取机动设伏的战术。尽可能的削弱日军这个支队的兵力,给自己和已经派人去汇报的主力赶到争取时间。他要尽可能的将这个日军大队,全部留在壶北东部的崇山峻岭之中。

在郭老三走后,李子元立即指挥部队进入早就选好,已经伪装好的预设阵地。而这边上了山的李子元,带着部队刚做好战斗准备。那边日军作为先头部队的一个战斗小组,已经出现在他的视线之内。

李子元没有下令打日军的先头部队,而是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日军先头部队以战斗队形,通过自己的伏击圈。他给这股日军斥候,留下了一顿大餐。这股日军斥候通过自己这里后,自会钱德福带着人招呼他们。李子元自己则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日军大队身上。

只是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看着望远镜内出现的五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三章 冈崎支队的炼狱(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