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一百零六章 办法总比问题多

(7#)

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只要那身军装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高速全文字首发,**)就算当十年的兵也是新兵的道理,李子元是明白的。但接受战火的考验,没有这么考验的。让一群几乎可以说没有接受过任何战术训练的新兵去上战场,这种事情李子元是不会做的。

自己部队眼下对一支连级规模的部队来说,装备的确称的上精良。弹药也的确称的上充足,甚至可以说是李子元自参加红军这么多年以来,弹药最充足也是武器最精良的时间。眼下他手中的机枪,比自己在主力部队的时候,一个营的机枪数量才少了三分之一。

可部队的真正战斗力,不是看武器装备和弹药,而看的是训练是否充分,这才是真正战斗力所在。眼下部队真正的战斗力,说实在的就是那几十个老兵,外加刚加入自己部队的那十几个,忠诚度还很值得怀疑的前伪军。

在这种情况之下,部队真正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李子元甚至认为自己眼下的兵力,虽说看起来不少,但是战斗力上最多只比得上自己老部队时候一个排。自己苦心积攒了几个月,搞了半天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如果按照新兵中老兵的数量比,眼下甚至还不如自己刚接手这个游击队的时候。新兵的数量太,战斗力下滑的太厉害。这个时候与日军硬碰硬,等待自己的结果是什么,李子元考虑都不用考虑。

可眼下的态势,又让李子元有些一筹莫展。就算他的主意再多,可巧妇还有难为无米之炊的时候。眼下部队的战斗力,与日军硬碰硬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李子元甚至估计那三十个新兵,一个强行军就得掉队一多半。

就算突破这道封锁线,但也很难抢在日伪军机动部队增援,抵达来之前冲进八松岭内。所需的行军度,新兵根本就不可能跟的上。除非自己直接打算不要那些新兵了,否则只能另外想办法。这种丢掉新兵的做法,李子元根本就不会去考虑。

可要是不撤进八松岭,一旦日军在其他方向扑空,肯定会转过身来再过一遍筛子。而且部队长期隐蔽在这里,安全性是相当差的。灯下面,也不会一直都是黑的。越尽快的撤离,部队才能越安全。而且眼下补给即将耗尽,自己就算想在这里长待也不可能。

就在李子元面对着困局一筹莫展的时候,刘连明突然道:“队长,要不在坚持两天。看看这两天老天爷能不能帮忙,给下一场大雨。反正日本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咱们就躲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你不是总说灯下黑、灯下黑的吗?”

刘连明的话,李子元 摇了摇头道:“继续隐蔽在这里,别的问题其实倒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但有两点却难以处理,一个是这里紧邻壶北县城,回旋余地太窄了。一旦被日伪军合围,咱们很难冲出去。”

“另外一点就是这里是整个日伪军统治壶北的核心地带,到处都是便衣密布,咱们筹集粮食很容易被现。但要是不筹集粮食,明天晚上咱们就得集体挨饿。兄弟,指望老天爷开恩这不是不可以,可凡事还是要主要依靠自己。”

“你等着下雨,鬼知道这雨是一天还是两天才能下来?如果一个月不下雨,咱们就这里等一个月?老弟,形势恶劣,要求我们这些当干部的越要稳住的同时,也越要挥自己的脑袋,这样才能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说完后,李子元略微沉思了一下之后道:“老刘,这里距离八松岭的外围丘陵地带,还有十多里。怎么样才能想办法,能够抢在日军快部队抵达之前,通过眼前这道封锁线,冲到八松岭那边,咱们得好好的琢磨一下。像你说的,那样死守下去根本就不是办法,”

李子元的话音落下,刘连明想了想道:“队长,要不咱们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俺带着一小队,从这里动攻击,将周边的日伪军视线都吸引过来。你们将突破口从这里向西重新选择,俺这边的枪声一响,你们就立即撕开口子突围。”

刘连明说完,李子元瞪了他一眼道:“你的一小队是老子手中的一把尖刀,老子还不想这么早就丢掉自己最趁手的武器。再说你就算给老子撕开一个口子,可那些新兵怎么办,难道都丢掉不要了吗?”

“以这些新兵的急行军能力,你说能抢在日伪军增援部队抵达之前,冲过这十多里的平原地带,冲进八松岭吗?倒是面临日伪军合围,反倒是分散了自己的力量不说,老子还搭进去了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尖刀,老子可没有那么的傻。”

李子元的回答,刘连明有些急道:“那队长你说咋办吧,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咱们总不能在这里等死吧。你是队长,你总得拿一个主意吧。与在这么困守下去,活活的饿死在这里,还不如与鬼子决一死战。”

“大不了拼光了就拼光了,反正是死在抗日的疆场上。早在当兵的那一天,俺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了。咱们上对得起国家、民族、党,下对得起抚育咱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没有给咱们八路军摸黑。”

刘连明的话,让李子元很是恼火道:“你他妈的这是给老子放屁。要是所有的抗日的人,都像你这么动不动就拼光拉到,那么咱们都死绝了,谁还来扛枪抗战?谁来保卫这太行山的父老乡亲?难道你就想将他们,交给那些qín_shòu不如的日军?”

“刘连明,老子今天告诉你,对于咱们这些军人来说,死在战场上的确问心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六章 办法总比问题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