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汉家天子刘玄德>第三十九章:风起郯县

“十一月,会稽许生谋反。自称‘越王’,攻破郡县。下旬,天子诏令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讨伐许生。”

刘备苦笑,帝国迟暮,中央权衰,数百年来累积下来的种种矛盾,早就如即将喷薄的火山一般,难以压制!

从孝桓皇帝到今上这短短的二十余年,没有一年是风调雨顺的,天灾刚去,人祸又至——瘟疫、蝗灾、羌夷、鲜卑,还有未来那空前的“黄巾起义”,与这些相比,许生的这次谋反,从头到尾更像是一场闹剧,虽然历经三年,但至始至终都是在扬州境内折腾,甚至连中央的军队也未出动,就由扬州的郡国兵和临时组织起来的地方乡勇给镇压平定了。

然而,问题是,如果刘备没有记错的话,自己的父亲刘弘是调往扬州为官的,并且就在会稽郡的郯县!无论这场谋反如何滑稽,但叛乱终究是叛乱,是要死人的!

事不关己,自可以高高挂起,自可以高谈阔论,不过若到了自己的头上,又有谁还能做到冷静与客观呢?况且更让刘备自责的是:对此他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虽然刘备知道对父亲刘弘去往扬州为官的事他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却多多少可以提醒提醒父亲升起其的警惕之心,而一件危险的事若提前有了预防,那么总能少很多忧患。

……

太守府邸的一间密室中,卢植静静地听着刘卫讲述这几个月发生在帝都的一件件事,心中哀然,既为了无辜入狱的太学学子,又为了自己如今的碌碌,有时候,卢植甚至在想,如果当初自己没有留在涿县县学当这个祭酒,那么他现在至少不会对朝廷的事两眼茫然,有时候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或许就是某天的一个小小决定。

良久之后,刘卫讲完转头看着卢植,卢植则是连连叹道:“庸辈,庸辈,当真是庸辈!大好局面就是被这些尸禄蠹虫毁于一旦!”

卢植是如何也未想到,朝堂中的波云诡谲的党争虽然最终以那些阉官的胜利而告终,但是这其中党人并不是没有一点翻盘的希望的。

这个转折点就是太后的葬礼,在天子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后,“太后亲立朕躬,继承大业。诗云:‘无德不报,无言不酬。’岂宜以贵人终乎?”

而这些向来阿谀的阉宦却在这个问题上竟然一反常态地背逆天子,坚持要以贵人之礼埋葬太后,这自然触怒了天子,于是天子在之后诏令公卿集议葬礼一事。

在天子的默许以及诸位重臣的据理力争之下,这场朝议朝着使党人喜闻乐见的方向的发展,最终天子下诏:“窦氏虽为不道,而太后有德于朕,不宜降黜。”为这件事完美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听到此时,卢植甚至有要流泪的冲动,天子在此事上能亲近士子,远离奸佞,并有如此振聋发聩的见地,大汉中兴有望啊!

但这喜悦在一瞬之后,就转为愤怒,因为卢植清楚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即朱雀阙事件,是以也就出现了上文卢植的那番长叹。

刘卫也点头感慨地道:“只是可惜了李太尉的一番苦心了。”

李太尉即是李咸,在天子召开朝议的时候,李咸正因病卧床不起,但在听闻“朝议”之事后,却扶舆而起,捣椒自随,临行时更是对妻子说出明志之言:“若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吾不还也!”

并在之后的朝议上,李咸与廷尉陈球一起据理力争,驳倒了宦官的荒谬言论,方使天子定了决心,下了诏书。

“唉,太学如今已不复当年了,莘莘学子不认真习读诗书,反而一个个醉心于时政评论,非议公卿;遇事莽撞冲动,被他人一挑拨,也不思后果。若不然……”

说到这,卢植没有再说下去,有些话只能意会,不可明言;不过对于卢植的言外之意,为官数载的刘卫自是清楚。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次太学的学子竟胆大妄为的在皇宫的宫墙上张贴布告,从而被那些阉人找到机会,事情如何会到这个境地?

皇宫那是什么地方?是天子的居所,象征的乃是汉家的威严!

昔年瓒侯萧何奉高皇帝之命在秦章台之旧址修建未央宫,修的是大气磅礴、美轮美奂,高皇帝回来之后见如此雄伟的未央宫,登时大怒地道:“今天下糜乱,征战不休,胜负尤为可知,何以壮其宫室哉?”

而瓒侯萧何却是如此答道:“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壮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皇帝听完,方转怒为喜。

由此便可知,这些太学生的所作所为有多么胆大妄为了,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向天子挑衅,唯恐天下不乱。

刘卫依稀还记得自己年青时在雒阳太学中与诸位好友奋发苦读的时光;而今,也只是过了二十余载,这太学的诸位学子却沦落于斯、莠莽至此,实在是让刘卫为之心痛。

“对了,子安兄,子干这次前来,是有一事想要麻烦子安兄。”

“何事?”刘卫回神,复问道。

卢植静默了一会,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但还是说道:“子干想要出仕。”

“出仕?”刘卫惊住了,看向卢植,讶然道:“子干你可知现在是什么局面。”

卢植点了点头。

“那你还?”刘卫一脸不解。

卢植没有解释,长揖一礼,道:“还望子安兄助愚弟一臂之力。”

“好……”片刻之后,刘卫长吁一口气,答道。

回去的时候,师徒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风起郯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