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虽跟赵天有过数次的接触,但对于他的性格,张大天仍是难以捉摸透彻。
赵天的不开口成了他的在咽之梗,难受至极。
但对于向宇宙集团供给的电池技术,张大天早已改变了先前的态度,本想靠着‘逼迫’的策略,迫使宇宙集团低头的想法已经烟消云散,转而开始叮嘱下面的人,开始全力向宇宙集团供应目前天能集团最高技术含量的锂电池。
虽说是最高技术标准,但相较于赵天提供的锂离子应用技术,仍是差了很多的样子。
至于新到手的技术,张大天心中虽有纠结,但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商人气质,还是让他决定,先将目前天能集团中锂电池部分生产线进行升级,来好以应对更高的技术标准。
据他粗略估计,新锂离子应用技术量产化生产后,目前至少能让锂电池业务增收十亿以上。
而且这只是短期的收益。
至于未来的潜力,若是天能集团经营策划得当,能将市场份额占据大头,单单十年内,锂电池市场的规模,至少有数十万亿的需求量。
一想到这,张大天几乎都有些站不住了。
数十万亿的经济规模,那可真就是富可敌国的存在。
不过梦想是好的,张大天也不会忽略眼前的问题。
要知道,天能集团虽然在华夏民营企业中,算是赫赫有名的存在,但在产品体系中以及战略规划上,最主要针对的还是低端消费市场。
像其位列四大省份的生产基地中,最主要的以生产电动车(单车)蓄电池和成品为主,至于高端产品上的供应,除了给一些汽车厂商提供汽车小部件上的电动力启动电源外,其他的大型产品几乎没有。
而锂离子能量技术应用,一直不算是天能集团很突出的业务之一,若是想要一举成名,扩大销量变为利益的话,尚需要一个跳板。
现在的成名跳板之一,宇宙集团则是首当其冲。
毕竟宇宙集团如果真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广上市,并取得一定成绩,那随之而来的,新能源汽车上使用的天能集团生产的电池产品,自是会增大影响力。
考虑到这些环环相扣的关系,张大天在与宇宙集团争权夺利的角力中,已经开始有了很大的顾虑。
三日后,张大天经过彻底的深思熟虑,盘算清楚与宇宙集团在新能源汽车业务合作中,占据股权多少会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果断决定,将最大化的让权给宇宙集团,但前提是,将赵天提供的锂离子应用技术的所有权确定,以免将来出现产权上的问题。
为了表示重视,张大天先让集团财务部,一次性准备好三十亿的流动资金作为准备,这些数目也是他第一次与老常接触时,当初所提出的合作资金数额。
其后更是再一次带着公司高层,超过十辆的车队,奔往徽市。
相比于第一次的底气十足,张大天这次已经全然换了一个人一般,处处都准备与宇宙集团‘好好商量’之后,也做好能割舍尽量割舍的准备,与赵天好好商谈关于全部合作的事宜。
可赵天的回应却让他又不禁深深的怀疑起人生来。
因为最终的合作达成时,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倒是不出张大天意料,宇宙集团果然循着以往的合作模式,股权占比仍是三七比例。
但在锂离子技术上,赵天倒是也放出话,并签署合同。
由天能集团和宇宙集团新成立一家天宇新能源公司,宇宙集团以技术入股,占据新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权,而天能集团则占据七成。
这样的合作结果,从表面来看,天能集团付出三十亿的资金外加动力电池的供应,而宇宙集团无论是出资还是其他的,都略逊一筹,好像是天能集团吃亏的样子。
但实际上,张大天对于这笔账算的很清。
他之所以一直热衷于要进入汽车行业,最大的驱动力自然是利益趋势。
毕竟从十数年前,凡是在华夏进行投产的车企,大多数都是赚的盆满钵满,虽最后以破产告终的车企也不少,但这其中真正让投资人亏损的,并没有太多。
其中的猫腻不足为外人道也。
至于作为男人的‘汽车梦’,虽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绝不是占据主动的。
对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张大天也看的很清楚,以目前的局势,新能源汽车市场若要发展到一定的成熟规模,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八年,想要立即获取收益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锂离子技术就不一样了,随着社会进入‘科技文明时代’,日常生活几乎被各样各式的电子产品充斥,而这所有的一些‘科技产品’,大多数可都是需要能量供应的。
作为目前表现比较突出的锂离子能量,自是已经开始成为了各种科技产品的属选。
据不完全统计,单是华夏近些年的锂电池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六百亿。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环保’的呼吁和要求,近几年锂离子技术能量产品已经开始呈现出爆炸式的产业增长,怕是用不了太久的时间,就能达到张大天设想的‘十万亿规模’,这样的商业潜力,自然不会让他觉得这次的合作有什么吃亏的地方。
相反的,在与宇宙集团签署关于天宇新能源公司的具体细节时,张大天还特意提出,宇宙集团以技术入股后,所拿出的技术产权归于股东双方所用。
意思就是说,哪怕有天宇宙集团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