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238 简德事变(3)

1928年5月21日,爪哇岛简德事变(gan-djajadiningrat-incident)正式爆发,由于事变当日正直中国农历节气小满,于是当地华人华侨亦称为“小满事变”。

说是当天小满,当天的作物却大部分被收获完毕了,这就是热带地区和传统温带中原地区的不同,在温带作物还在成长中的时候,热带已经可以收获。

这次的小满事变也如其名,并未达到“大满”,因为这本质上就只是一场争取适当合法权利的“武力示威”。

有轨电车在这个年代是各大城市中的标志xìng_jiāo通工具,城市越来越大,一种可以搭载众多市民的交通通勤工具已成为必需品。

不过内燃机当时还未成熟,没有巴士这个东西,基本上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都是靠电车来完成,先进的电车用电能驱动,老式的则是蒸汽动力驱动,这两种都是很成熟的技术了,在世界各大城市都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正常来讲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理应不必计较男女之分,老幼之分,肤色之分,民族之分,都可以坐在同一把椅子上,适当的紧挨着站在一块。

荷属东印度的巴达维亚,也有比较完善的电车运行网络,可笑的是巴达维亚的电车网络有些过分完善了,他分男女,也分种族,更分肤色。

巴达维亚的电车有3个大类,姑且可以称为头等舱,一等舱和二等舱。

头等舱是欧美人才能乘坐的,班次虽然和一等舱没差多少,但是人家头等舱可以随叫随到,就是说比如要去一个地方,如果你是欧美人,只要你舍得花钱,你可以随时让电车公司给你安排专车,当然你也可以邀请其他人上你包的车。

一等舱是华裔等亚裔以及阿拉伯人才能坐的,欧美人不会上去,哪怕是一个很普通很穷的欧美人,土著人则被严令拒绝不能上车。

二等舱就是土著人专属,档次比华裔阿拉伯裔还要差,而且班次最少,票价也没说因为档次低而便宜一些,价格全是一样的。

聪明的华裔阿拉伯裔也知道这是殖民政府当局故意的,为的就是尽量不让自己和土著人勾搭在一起。

这是很显然的,在付出同样价钱的情况下,谁都希望至少能获得和其他人同样的待遇,这种情况无疑是让土著人有了仇视其他亚洲面孔的理由。

有着数百年殖民经验的荷兰人怎么会是个棒槌,哪怕是从海上马车夫的地位上摔了下来,也仍旧是殖民领域的专业户。

殖民政府搞的分化政策远不止电车这一项,还有其他涉及各行各业多达上百条的政策,可以说如果不是有什么杀父之仇的深仇大恨,基本上土著人和其他亚洲人是联合不起来的。

艾哈迈德就算是个意外,艾哈迈德的老首领父亲死因很奇怪,艾哈迈德极度怀疑是荷兰殖民政府从中作梗,暗杀掉自己的那个已经有些独立意识苗头的部族首领父亲。

在福克斯物色人选之时,艾哈迈德他也在寻找合作方,打算查清真相,于是福克斯让已经在之前商量好的简杜杰和他谈谈,看能不能争取这个原住民首领的支持。

艾哈迈德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他觉得那么点人去示威就是找死,何况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武器,他得对部族的族人负责。

后面嘛,自然是被简杜杰说动了,同意出人来开始准备发动事变。

5月21日早晨天刚蒙蒙亮,已经组装好的12辆坦克从荷兰阔佬的农场里轰隆隆地驶出,直接开上了离农场门口不远的柏油路,看样子就没打算掩饰的朝远处的巴达维亚外城冲去。

简杜杰已经知道这个农场附近的地和农场基本都是幕后军火老板的名下,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武器并不可以运到他名下的农场,不然的话以后被查出来可就难受了。

在外城临时的掩藏目的地也已经准备好了,一处加工香料的工场,香料的加工需要一步脱水的工作,由于需要比较大的加工规模,都是承包一大块空地直接晒干的,所以只要在上边拉起遮掩用的伪装,地方便足够停放10几20辆坦克战车的。

其实简杜杰也不担心会被人发现什么的,坦克行进在柏油路上虽然动静很大,但是平日里也有不少拖拉机轰隆隆地走这条路,再加上天还没全亮,除了华人农夫起的稍微早之外,像白人土著都不会起那么早。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仍然是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帆布在炮塔上,远处看着确实和拖拉机没什么两样,东印度太阳比较猛,这年代的汽车都有很多敞篷设计,就别说拖拉机了,使用者自己搭点布料遮阳是很正常的。

这时候的巴达维亚分内外两城,内城是土著和其他亚裔原则上不能居住的地方,除非你们和欧美人是夫妻,又或者是白人极力打包票才可以。

但是内城并不能生产日常所有的必需品,怎么办呢?那只能是当土著和亚裔人进内城售卖物品了,废话嘛,白人老爷老太太怎么可能到外城那么脏乱差又危险的地方买东西,那样子还不如指望全靠巴达维亚港口补给日常用品呢。

巴达维亚的土著和亚裔人,不,应该都是土著,在日出不久以后就需要挑着扁担,运送瓜果蔬菜粮食可可等等的产品进入内城售卖。

基本上每天都有,因为爪哇岛是热带地区,种植的作物种类也多,成熟期都可以错开,所以基本上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产品运进来。

还有就是东印度殖民政府的所谓“定


状态提示:238 简德事变(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