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是中秋节。
仍然是个阴天。
可中秋节毕竟是一个大的节日,绩溪县这几年也算风调雨顺,吏治清明,大家的日子都过的不错,再加上书院众多,文人才子众多。
所以,中秋夜也不全都是在家里摆着月饼赏月的。
许多人干脆就在街上看看各式灯笼和灯谜,要是有月亮时,还在月亮挂在小桥头时,对着月亮吟诗作赋。
整个绩溪县的街道上挂满了各式灯笼和灯谜。
沈沐和孟云他们在这样的节日里不能回家跟家人团圆,但在驿馆中过中秋,也没什么意思,即使他们不是文人雅士,也不妨碍他们到大街上凑热闹。
街上挂着各样的灯笼,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这些灯笼自然不是单纯的灯笼,而是每一个灯笼上面都有与月有关的灯谜。
沈沐兴致来了,也看看那些灯谜。
还别说,还真让他给蒙中了几个。
在他又蒙中一个,正打算作答时,却被站在他身后的一位年轻公子抢了先。
这位公子一袭白衣,看起来也就二十一二的样子,气质乍看如雪若梅一般,但仔细一看,又觉得有些刻意,不是那么洒脱自然。
“不好意思,这位兄台,是在下抢先了。”对方见他望过来时,笑了一笑道。
“无妨,是在下才疏学浅,思考的时间过长了。”沈沐也很客气地笑笑道。
绩溪县有五十几家书院,他也不知这白衣公子是哪家书院的学子,自然不愿意与对方争个长短。
他只不过是初来随便凑凑热闹,又不是真的要扬什么才名。
不过被这样一打岔,让他原本的兴致也降低了许多。
正要转身离去时,就看到街道对面,胡七公子正带着自个的小厮跟一位蓝袍公子还有一黑衣公子一起逛街。
想着和胡七也有了几分交情,现在碰见了,怎么也要上去打个招呼。
当下穿过人群走了过去,伸手在胡七的肩膀上拍了拍。
胡七直觉地转过头来,看向身后,眼睛一亮,随即又一愣道:“两位沈兄,你们认识?”
沈沐侧首一看,却发现先前跟他抢过灯谜的那位白衣公子在他向胡七走来时,也跟了过来。
原来这位白衣公子也姓沈,与自己同姓,还与胡七公子认识。
“只是偶遇。”沈沐笑笑道。
很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胡七公子身边的两位同伴身上。
蓝袍公子有张坚毅,棱角分明的脸,个子很高,很有一番男子汉气概。
黑衣公子,黑发中竟夹杂着几根银丝,他的气质像寒潭中的水,有些冷,有些深,看向人的眼神很宁静,仿佛天底下的一切似乎都不被他放在眼中一般。
实在是因为这两位公子跟胡七站在一起,竟然不会被胡七掩盖了风华,可想而知,两人的外貌气质是如何出众。
在沈沐打量这两人时,这两人的目光也看向了沈沐。
“胡七,难道这位公子就是?”蓝袍公子看了沈沐两眼,率先问道。
双方都相互打了招呼。“来,沈兄,我先给引见一下,小弟的两位好友,这个穿蓝色衣袍的是汪家的汪大量,这个穿黑色衣袍的是李家的李泽,字不器。”
然后又停顿了一下,对汪李二人道:“这位就是我先前给你们二人说过的擅长西洋画技的沈沐沈兄。
还有这位沈兄,既然大家都认识了,都不多做介绍了。”胡七又指着已经上前站在了蓝袍公子汪大量身边与汪李二人打过招呼的那位白衣公子道。
“幸会幸会!”
“幸会幸会!”
因为认识了胡七这样的大家族公子,让沈沐对徽州的一些大的家族做了一些简单的功课。
知道徽州有很有名的八大家族,其中就有汪、胡、李三姓。
这时,听到汪大量与李泽的姓名,让他不由地猜想这二人的家族极有可能跟胡七的胡家一样,是徽州的大家族。
但那位胡七没有详细介绍却跟着他一起过来的与他同姓的那位沈公子却让他拿不准对方的背景来历。
对方面对胡、汪、李三人时,也没有卑微之色,再加上对方的气度与打扮,应该出身也不错。
沈沐一个文盲,按理说夹在这四名才子中间,应该是很尴尬的。
可他的态度还是很坦然的,即使他猜到胡七可能已告诉过汪李二人他锦衣卫的身份。
可一来是因为他身上没什么锦衣卫的煞气,二来是,这三位公子表面上也不是那等傲气冲天,眼睛长在头顶上的才子。
虽然言谈说话间,引经据典用的多,文绉绉的,理解起来有些费劲,可有胡七这样一个逗比在中间调和解说,一行五人之间的气氛还算和谐。
尤其是那位与他同姓的白衣公子,总会不时地有意识无意识地多观察他几眼,说话言谈间,也似乎很能照顾他的心情。
汪大量呢,显得整个人略显平易近人一些,李泽呢,就跟他本身的气质一样,反而有些不太亲近的感觉。可沈沐是什么人,前世,他曾游走与各类职业之中,虽然对古文经义知道的很少,可人生阅历毕竟要远远超过这时代的这些天之骄子。
对他们谈论的话题,偶尔他也能插几句,虽说的都是大白话,可这也使一些鸡汤明言中的经典呀!
这么一来二去,这三位才子再提到一些话题时,会很自然地问他:“沈沐兄怎么看?”
对这几位才子的性子,他多少有了了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