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满面悲悯之色点头,叹息道:“南诏王请节哀。”
“不可能!怎么会是这样!”细奴逻难以置信地摇头,绝望大叫,“怎么可能!怎么会是唐皇害死了我的儿子盛罗,这怎么可能!”
袁天罡满面肃然道:“请南诏王相信袁某的话,倘若真是太原王氏所为,必定会做的滴水不漏,又怎会让朝廷查出来,而且这么快就被查出来,显然是有人事先安排好了一切,刻意留下一些证据,将矛头指向太原王氏,太原王氏为求自保,只能主动承认了,不然就是反抗朝廷,到时候可就不是罚款罚田这么简单了,那可是谋反之罪,谋反二字,南诏王应该比袁某更清楚吧。”
细奴逻听到这里,已是满面泪水,口中不断以南诏语低吟:“竟是唐皇害死了我儿,竟是唐皇……是唐皇……”
他太伤心了,原本失去儿子就很伤心了,他还以为唐皇已经替他儿子报了仇,却没想到,真正的凶手就是唐皇,亏他之前还对唐皇心存感激,都是骗人的,他现在很仇恨唐皇,然而,再仇恨也没有用,大唐太强大了,强大到让他窒息,他根本没法替自己的儿子报仇,他伤心,憋屈,愤怒,所以他身为堂堂南诏王,只能流泪,连报仇的勇气都没有。
哭泣了片刻,细奴逻拭去泪水,抬眼望着袁天罡,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这种隐秘的事都能知道?”
袁天罡缓缓道:“在下袁守成,乃吴王府上的幕僚军师,吴王在长安布有眼线,对朝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此事虽然隐秘,但却逃不过吴王的眼线,唐皇虽然是吴王的父皇,但吴王生性高洁,不耻唐皇的所作所为,所以派袁某来通知南诏王。”
“你是益州吴王的人?”细奴逻闻言惊讶地望着袁天罡,吴王他并不陌生,虽然未曾见过,但他给吴王送过礼,而且崇州都督和姚州都督似乎都与吴王关系匪浅,数次在他面前称颂吴王贤德,大唐之所以支持他们孟舍诏讨伐其他五诏,据说也是吴王鼎力相助,可以这么说,没有吴王,就没有今日的南诏,所以吴王对他们南诏有浩大恩情,在细奴逻的心中,吴王就是恩公一般的存在。
袁天罡微笑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过去,道:“这是吴王的亲笔书信。”
南诏王赶忙恭敬无比地双手接过书信,只见信封上写着一行苍劲有力的小字:南诏王蒙细奴逻亲启。
细奴逻赶紧拆开信封,取出信纸看起来,看完之后,他激动地放下信纸,道:“竟真是吴王的书信,吴王的字迹和印戳,本王认得。”
李恪并未在信中直接说出招揽细奴逻的话,而是很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善意,首先是为自己父皇犯下的错向南诏王诚心道歉,然后希望南诏和大唐和平相处,共治一方平安云云,反正把话说得很漂亮,那贤德的形象,简直堪比圣人。
细奴逻再次看着信纸,感动道:“吴王当真是唯贤唯德,与唐皇比起来,高出太多了。”
“善!南诏王之意,独与袁某同!”袁天罡忽然开怀一笑,道,“而就是如此贤德的吴王,唐皇居然因为他不是嫡出,将之贬到了益州,让那懦弱无能的晋王做了太子,袁某想想就觉得可叹!叹苍天不公!”
细奴逻闻言没有说话,而是盯着袁天罡看,因为他感觉袁天罡的话没说完。
果然,袁天罡继续道:“吴王至仁至孝,尊于大义,不愿行悖逆之事,然而袁某身为吴王幕僚军师,当为吴王前程谋福,袁某以为,吴王胸怀大志,而且贤德兼备,天生帝王之相,可为天下之主,南诏王可愿助吴王一臂之力?”
细奴逻闻言双眼一眯,神色有点复杂,袁天罡这是拉他一起谋反呢,谋反呀,那可是顶天的大事,关系着南诏的存亡,他自然不可能轻易答应,他脸色变幻数次,忽然问道:“这是吴王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袁天罡道:“自然是袁某的意思,吴王尚不知情。”
细奴逻闻言冷笑道:“吴王并无反意,你的话又有何用?”
袁天罡淡定自若道:“袁某不妨与南诏王说实话,吴王对那至尊之位自然是垂涎的,只是碍于仁孝大义,不便出手而已,而且吴王也知道,眼下大唐稳固,他势单力薄,贸然行事,只是自取灭亡,但其实袁某这些年来早已为吴王铺好了路,崇州都督,姚州都督,都已被袁某说服,若南诏王愿意加入,吴王便是如虎添翼。”
细奴逻面无表情道:“即便我南诏归顺吴王,加起来兵力只怕也不足八万吧,这么一点力量,就想举事,你也未免太异想天开了。”
袁天罡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初禄东赞仅凭十五万大军便差点攻陷长安,何人领军,至为重要,况且,袁某早已在太子身边埋下祸患,太子继位后,大唐将有一番动荡,乃最佳举事之机,到那时候,我们已准备数年,又岂会只有八万兵力?”
细奴逻闻言陷入沉默之中,说实话,他有点心动了,袁天罡见他已经开始犹豫,知道有戏,立刻抛出巨大诱惑,道:“袁某可以代吴王答应南诏王,待吴王登上宝座后,将崇州以南尽数划给南诏,这么一大片土地,可是你们南诏疆土的十倍啊!”
此言一出,细奴逻立刻就心动了,在仇恨的驱使和利益的诱惑下,他怎能不心动,于是他便问道:“本王若是答应,你能说服吴王举事?”
袁天罡道:“这个自然,哪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