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登上皇位时已经年老,立储是头等大事。按照礼法,立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刘邦受封汉王的第二年,就立了年仅六岁的嫡子刘盈为王太子。刘邦当皇帝后,刘盈也升级做了皇太子。
随着刘盈渐渐长大,刘邦越来越发现刘盈的个性不像自己。
刘盈仁慈软弱。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人,而好人极有可能做不成好皇帝。在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下,干好皇帝这份高风险高强度工作,需要把持权柄,平衡各方面利益,必要时不可缺少魄力和决断。
自古以来,好皇帝不多,好人兼是好皇帝的就更少了。
刘邦看中的接班人是戚夫人生的刘如意。刘邦觉得刘如意各方面都很像自己,有培养前途。那么问题就来了,刘如意是庶出的第三子,非嫡非长,立嫡该是刘盈,论长该立刘肥,怎么也轮不到刘如意。废长立幼、废嫡立庶在礼法上属于严重的错误。
大臣们都不同意。刘盈是吕后所生,名正言顺的嫡子,已经被立为太子,废立太子是在动摇国本。何况吕后是沛县旧人,与丰沛功臣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戚夫人是定陶人,在刘邦做汉王时才来到刘邦身边,与朝中大臣并无多少来往。
刘盈的身后有吕氏一族乃至整个丰沛集团的支持,而刘如意只有父皇刘邦的肯定。
刘邦就废立太子与朝中大臣有过多番论战。
一次,刘邦越说越激动,看见刘邦正在气头上,大臣们都沉默了。
御史大夫周昌挺身而出,周昌以耿直著称,他有口吃的毛病,由于紧张,口吃的愈发厉害,“臣期……期以为不可,陛下要废太子,臣期……期不敢奉诏”。
这幅窘态把刘邦逗笑了。废立太子的争论暂时中止。
散朝后,吕后找到周昌感激不尽,哭着说:“今天要不是您,太子差点就被废了!”
吕后找到张良,请他出主意保住刘盈的太子位。张良指点道:“陛下仰慕‘商山四皓’,几次召他们出山都被拒绝,太子如果能请出这四人辅佐,地位就能保住了。”
“商山四皓”是秦汉之际有名的四位隐士,年纪都有八十余岁。吕后软硬兼施,终于请来四位老人出山。
一次宴会,刘盈身后跟着四个须眉皆白的老头,刘邦看见了,好奇地问是什么人。四位老人慌忙上前拜见刘邦,回答道,“我们是商山四皓”。这剧情四位老人已经彩排很久了。
刘邦大吃一惊,追问道:“我召你们几次都不来,如今竟肯跟随太子?”
四个老头异口同声,回答说:“太子仁孝,天下闻名!我们愿意追随太子。”
刘邦点点头,说:“好吧,那就麻烦你们好好辅佐太子。”
望着太子与“商山四皓”离去的背影,刘邦百感交集。他指着对戚夫人说:“看到了吧,太子羽翼丰满,动不了了,吕后今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哭了,刘邦也流泪了,他安慰道:“别哭了,你跳一支楚舞,我为你唱楚歌。”
戚夫人含泪起舞,刘邦唱起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横绝四海,羽翼已成。羽翼已成,矰安所施!”
歌曲慷慨悲凉。这便是流传至今的《鸿鹄歌》。
“商山四皓”的出现让刘邦明白,朝臣们已经彻底站到刘盈一边,强行废立太子,刘如意坐不稳位置,分裂不可避免。这是刘邦不愿意见到的。刘邦只能停止改立太子的打算。
皇帝也不能事事如意啊。在明朝之前,皇权与相权互相牵制,不论是贵族式的“王与马,共天下”还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都是一种集体意志的代表。
刘如意这时候还年幼。皇子成年,封王开府,有封地,有官属,能立功树立威望,培养自己的班底,再废立太子的阻力就小多了。后世的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都是走这条路线干掉太子哥哥,翻身当皇帝的。刘如意是刘邦五十岁左右所生。刘邦活到六十一岁。刘如意没有足够的时间成长。
刘邦一生看人极准,要废立太子绝不是因爱而立。危急关头,他能把儿女踹下马车,这样的人怎么会让私情影响到国家大事!
刘如意必有过人之处,可惜十二岁左右就被吕后杀害,还未成年,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多少资料。
刘盈继位之后,在与母亲争夺权力的斗争中落了下风,更是被母亲对付政敌的残酷手段吓破了胆,从此不问政事,酗酒好色麻醉自己,年纪轻轻就生病去世。
刘盈是善良的,吕后要毒杀庶出的大哥刘肥,他立即拦下毒酒,吕后要加害和他竞争过太子位的异母弟弟,他出面保护。
用《围城》里那句著名的话来评价,“你是个好人,却并无用处。”